AI賦能千行百業場景應用遍地開花
發布時間:2023-07-25 10:53:29 作者:武漢南銳 瀏覽量:147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正在不斷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量,各地鼓勵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利好政策也密集出爐。
目前,上海(浦東新區)、深圳、濟南-青島、北京、天津(濱海新區)、杭州、廣州、成都、南京、武漢、長沙等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陸續發布了人工智能專項行動方案或發展規劃。
最新地方政策文件中均重點提到了算力端發展,加大算力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同時強調了人工智能的高質量發展,拓展AI創新應用場景的深度與廣度。這些措施將更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北京
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高地
ChatGPT爆紅,人工智能大模型成為新“風口”。北京啟動“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布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高地。將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開發迭代,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加速大模型的行業應用落地,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
◎如何提升算力?布局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
近期,文心一言等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陸續亮相。不能回避的是,相對于GPT4.0,這些國產大模型在語義理解、知識儲備、回答完整度等方面還存在差距。
一個大模型的崛起絕非偶然,是數據、算力、人才、資金等關鍵生產要素全面支撐的結果:在數據方面,需要大量開源或專用數據集配合海量多維度的高質量語料數據作為訓練數據;在算力方面,需要通用、高性能且軟硬適配完備的GPU算力生態體系……北京如何培土筑基,助國產大模型一臂之力?
“鼓勵和支持大模型研發團隊加快基礎大模型的迭代優化,多方面發揮場景優勢,推動大模型應用盡早落地。”北京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場景開放不夠、數據質量不高等問題,將努力創造優質平臺和環境,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促進技術、資源、場景等多方主體的合作;加大開源數據集支持力度,針對醫療、教育、政務、生產力工具等場景,發布一批高質量開源數據集,降低應用企業創新門檻。
算力供給能力備受關注。據悉,北京將通過鎖定一定規模算力資源的形式,重點滿足大模型團隊訓練和初創企業基于大模型行業模型調優的緊迫算力需求;未來還將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升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算力能力,提高環京地區算力一體化服務能力,形成全國算力網絡調度樞紐節點。
◎如何在生活中落地?大模型賦能12345接訴即辦近日,北京市經信局等部門啟動“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匯聚了算力、數據、模型、應用和投資五類伙伴,全面助力通用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市民生活中能否用到“大模型”?北京市將圍繞首都之窗智能問答、在線導辦等場景,依托私有化部署的算力集群資源,逐步開展政務服務行業專有模型訓練等工作,賦能“12345接訴即辦”輔助場景;支持金融機構利用大模型技術打造“全能業務助理”,提升金融從業者的服務半徑和服務質量;探索大模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大腦等城市管理公共平臺開放數據接口引入大模型輔助治理。
按照規劃,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將基本形成要素齊全、技術領先、生態完備、可有力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格局,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深圳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入國內第一梯隊
近日,以AI+實驗機器人驅動藥物研發的深圳晶泰科技宣布與美國知名藥企禮來簽署一項AI小分子新藥發現合作。在AI技術賦能下,藥物研發正逐步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全面升級。晶泰科技是這個賽道的先行者和佼佼者。
事實上,深圳是國內人工智能主要集聚城市之一,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集聚華為、騰訊、平安等領軍企業和一批如晶泰科技、云天勵飛等領頭羊和獨角獸企業,擁有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積極打造AI+醫療、制造、金融、安防等落地場景,具有蓬勃發展勢頭和廣闊的成長前景。
創新沃土“長出”高成長性AI企業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實驗室里,機械臂不停運行,機器人小車在100多個自動化工站之間穿梭。這個“關燈實驗室”利用AI等前沿技術,對新藥研發關鍵環節進行顛覆性改造,大幅提高了藥物研發效率與成功率,降低了研發成本,加速上百款藥物研發與上市,賦能全球新藥源頭創新。
一個來自波士頓查爾斯河畔的小創業團隊,因受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吸引而落戶到深圳灣畔,僅僅不到10年的時間,就成長為國內AI制藥龍頭企業。“深圳發展AI制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高端人才、完備的產業鏈以及數字技術、自動化優勢,這也是晶泰科技落戶深圳的主要原因。”晶泰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AI制藥領域,深圳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優質企業紛至沓來。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從深圳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每年絕對值增加的情況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相關高校院所和企業也積極加入人工智能的賽道。截至2022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達到了1920家,產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前三。集聚了以華為、騰訊、平安集團、中興等人工智能綜合型領軍型企業,以云天勵飛、晶泰科技、奧比中光、優必選、金大智能、研祥智能、思謀科技、普渡科技、達觀數據、大疆、深信服、太極云軟等為代表的分賽道領頭羊和獨角獸企業。龍頭企業領航,獨角獸、中小企業“伴飛”,形成梯次發展的集群企業“雁陣”。
賦能千行百業加快全時全域應用
在這場人工智能浪潮中,關鍵在于技術要實現應用場景落地并形成商業價值,即人工智能應用“落地”要能“聽響”。
“近年來,深圳人工智能產業應用不斷深化,越來越多企業積極嘗試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執行會長范叢明表示,這些企業將人工智能與各自所在產業緊密結合,打造AI+制造、AI+金融、AI+醫療、AI+安防、AI+教育等落地場景,具有蓬勃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成長前景。
深圳是中國三大主要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城市之一。深圳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工業互聯網、AR/VR等新領域應用和創新企業越來越多。AI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持續加深,越來越多的傳統設備制造企業也在不斷嘗試融合AI技術,尤其是AI視覺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2020-2022年,深圳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從600多億元增長到超過800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12.8%。人工智能核心企業產業規模從2019年的百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0多億元。
近年來,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在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已進入國內第一梯隊。
今年5月31日,深圳出臺《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同步發布首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統籌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由此構筑起“一條例、一方案、一清單、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應用的政策體系,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全時全域應用。
武漢
AI頭部企業和人才首選地
2020年9月,武漢成功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不到三年,武漢已基本完成人工智能領域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引領武漢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僅東湖高新區就集聚12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占全市82%。
三年內建成雙算力中心
這些天,在東湖科學城核心區武漢超算中心二樓、三樓機房內,工程師們正在巡控服務器機房,并進行調試。武漢超算中心是武漢第二個超級算力公共平臺,去年11月建成投運以來成績亮眼,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已與約30家用戶達成合作,為全國區域內主體提供算力支持,廣泛涉及流體力學、遙感測繪、圖計算、生命科學、氣象氣候等多個研究領域。
超算中心不遠處,是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2021年5月一期投入運行,成為科技部批復的1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中首批投入運營的項目,同時也是全國首個面向產業的多樣性算力公共服務平臺。算力發展步伐不停,該中心在去年又完成二期擴容,刷新算力實力,算力達200P,相當于10萬臺高性能電腦同時高速運行。本地120多家重點人工智能企業“近水樓臺先得月”,武漢長江計算、武漢楚精靈、極目智能、斗魚網絡等一批優勢企業在這里獲取了普惠算力優勢。
作為全國少有布局“雙算力”中心的城市之一,武漢算力正成為像水和電一樣的公共資源,為企業、孵化器、高校研發借力引智。
百度等一批龍頭企業紛至沓來
今年1月11日,百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戰略合作項目、集度武漢總部項目雙雙落戶光谷,光谷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實現從“0”到“1”,“光芯屏端網”和“汽車及零部件”兩大萬億產業集群集結,向打造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示范區進軍。
在全國把人工智能作為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的當下,武漢搶抓機遇,迅速完成人工智能全鏈條產業布局。2022年,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商湯科技在青山落戶,無獨有偶,小米、華為、字節跳動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在武漢設立第二總部或研發基地。
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武漢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北斗等16個重點領域發力,多領域碩果累累。
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國家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全國首個智慧教育示范區、加快打造全國首個北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示范區……人工智能領域“首位”效應在武漢已全面鋪開。
武漢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后,《試驗區建設工作要點》《武漢市“965”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發布,并同步設立由5名院士領銜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全市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咨詢評估和智力支持,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穩鏈、補鏈、強鏈、延鏈”。
AI人才留漢比例增加
“這么多家人工智能頭部企業都來武漢了,瞅準機會在武漢發展準沒錯。”在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崗位篩選后,華科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2023屆博士畢業生張穩選擇進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工作,進行智能光纖傳感的研發。
在張穩看來,第一份工作的含金量和發展前景十分重要。以往,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同學畢業后大多前往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年,更多同學選擇留在武漢就業。張穩所在實驗室相熟的5位同學中,就有4人選擇了武漢。
隨著武漢各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人才回流武漢、首選武漢成為青年人才就業的新趨勢。武漢正在重點實施的武漢英才計劃和吸引集聚博士后人才等政策,繼續支持來自海內外的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行業領域名家名師名匠。一經認定,分別給予相關人才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6萬元資助資金;對武漢市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科創平臺建設有重要引領帶動作用的頂尖人才(團隊),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提供綜合支持。人才的選擇,折射出武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勁發展潛力。
《2022年武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估報告》顯示,2022年武漢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300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0億元產值規模。